质量文化月专题活动:督导推荐优质课堂 | 第一期

 

课程名称:高等数学

授课时间:2024/2025学年1学期

授课教师:范小丹副教授(理学院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范小丹,辽宁工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,主讲高等数学,辽宁工业大学首届“教学标兵”,辽宁工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、AI+工具示范课程负责人。曾获辽宁省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、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、辽宁工业大学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、辽宁工业大学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一等奖、辽宁工业大学优秀教案一等奖、辽宁工业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二等奖  

推荐督导专家:闫芳    

推荐理由:    

1.教学设计巧妙,教学效果突出。    

教学准备充分,讲解思路清晰,重点、难点突出。在讲解过程中,层层深入,从理论讲解,例题辅助,习题练习,归纳解题步骤,强调注意事项。教学设计环环相扣,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点。授课过程教态从容自然,声音洪亮有激情,教学节奏把握得当,讲解过程既引人入胜又易于理解。 

2.“融入式教学”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。  

除了需要在讲台上通过PPT和板书展示课程内容之外,主讲教师会走下讲台,与学生互动。这种授课方式,不仅起到督促学生认真听课的目的,也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,活跃了课堂气氛,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。 

3.线上线下翻转课堂,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。    

主讲教师能够熟练依托雨课堂,充分发挥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。在课堂上,借助AI技术手段针对判断题、选择题以及简答题开展线上互动,这样的互动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,拓宽了他们的思路,让课堂氛围变得积极活跃起来。与此同时,借助雨课堂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,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,进而依据分析结果不断细化教学方案,合理地启发引导学生,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。  

4.注重高等数学课程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。  

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,主讲教师结合材料、新能源专业特点,把数学的基本理论与学生专业有机融合,紧密联系学生专业方向,讲授相关知识和专业案例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。  

5.注重挖掘思政元素,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。  

主讲教师能够结合教学知识点,巧妙融入思政环节,如陈立泉院士等科学家在新能源材料研究方面的事迹,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,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。 

课程教案设计

教学基本信息

课题名称

高等数学

授课教师

范小丹

授课对象

材料与新能源材料专业本科生一年级

课程性质

通识与公共基础必修课

   教学内容:3.7 曲率

教学说明教学理念        

 本章节重点介绍曲率相关知识,包括弧微分概念,曲率的定义、计算,以及曲率圆和曲率半径。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,通过实例和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,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让学生体会高等数学在工程和科学领域的重要应用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1.以学生为中心,关注学生从直观感知到抽象理解的认知发展,兼顾知识学习、思维训练和应用能力提升。        

2.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,用实际问题引出数学概念,再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。        

3.融合数学与工程、物理等学科知识,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,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。

 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       

1.充分准备:课前精心梳理教学内容,制作生动的多媒体课件,准备相关视频、图片和工程案例。分析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,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和练习。准备数学软件演示曲率动态变化过程,提升教学直观性。      

2.诱发与释疑:通过赛道、公路、铁轨弯道等实际例子引入,引发学生对曲线弯曲程度度量的思考。运用动画展示曲线变化,结合类比、比喻解释抽象概念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步骤思考,逐步深入理解知识。

3.转化与应用:课堂上安排适量例题和练习,让学生即时应用知识,巩固理解。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可应用曲率知识的场景,分析解决问题,真正做到学以致用。        

4.思政融入:通过介绍陈立泉院士呕心沥血、精益求精、锐意创新、淡泊名利坚守电池研究 40 余年的事迹,激励学生的钻研精神、工匠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。        

5.拓展与延伸:提供拓展阅读材料,如曲率在计算机图形学、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,拓宽学生视野。组织数学建模小组活动,鼓励学生用曲率知识解决实际建模问题。

   教学主要        

1.知识目标:学生掌握弧微分概念及计算,理解曲率定义,熟练运用曲率计算公式,掌握曲率圆与曲率半径概念及计算。        

2.能力目标:通过推理曲率计算公式,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;通过曲线的曲率与曲率圆和曲率半径的关系,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;通过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,提升学生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能力。

3.情感目标:通过实际案例,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魅力,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;通过解决复杂问题,培养学生勇于探索、克服困难的精神。        

教学重点与难点 

重点:曲率计算公式推导与计算、曲率圆和曲率半径概念理解。      

难点:曲率概念的直观理解、曲率计算公式推导及在复杂曲线中的应用。

解决重点与难点的方法

1.理论联系实际:借助大量实际案例,如赛道的弯道、公路与铁路的弯道设计,锂电池电极材料、光伏材料的应用,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,实现知行合一。

2.可视化教学:利用动画、图形展示曲线弯曲程度变化、曲率圆动态生成等过程,增强直观感受。使用数学软件绘制曲线及曲率相关图形,辅助学生理解。

3.分步引导:推导曲率计算公式时,将复杂过程分解为多个步骤,逐步引导学生思考,掌握推导方法。

采用主要教学手段

1.结合传统板书推导公式、讲解重点,与多媒体展示图形、动画、案例,增强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。

2.运用数学软件绘制曲线及曲率圆相关图形,动态演示变化过程。      

3.应用雨课堂开展课堂提问和练习,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,给予反馈和指导。

教学环节—问题导入

5分钟) 

教学内容:展示韩国速滑名将的失误视频引起学生注意到赛道的弯道设计,给出公路弯道、铁路弯道等图片,引出曲线弯曲程度不同的现象。提出问题:道路弯道设计需考虑什么?如何定量描述曲线的弯曲程度?引出离心力的公式进而引出曲率圆的半径的概念。        

教学设计:先展示图片,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曲线弯曲特点。然后提出问题,组织简单讨论,鼓励学生分享想法。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弯曲程度的必要性,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。

 

         

教学环节—弧微分讲解

10分钟)

教学内容:从曲线长度计算引出弧微分概念,推导弧微分公式

教学设计:先回顾曲线长度近似计算方法,逐步引出弧微分概念。在黑板上详细推导直角坐标下弧微分公式,每一步讲解推导思路和依据。为下一步推导曲率公式打下基础。

教学环节—曲率及其计算公式讲解

(30分钟)

教学内容:给出曲率定义,从直观角度解释曲率表示曲线弯曲程度;详细推导曲率计算公式 通过具体函数实例应用公式计算曲率
教学设计:结合弯曲道路驾驶感受,类比引入曲率定义,帮助学生直观理解。在黑板上逐步推导曲率计算公式,边推导边提问引导学生思考,如“为什么要这样变形”、“这一步用到了什么知识”等。推导完成后,给出简单函数,示例求曲线的曲率。然后让学生计算某点处曲率,展示答题结果,教师点评总结,强调计算要点和易出错地方。

教学环节—曲率圆与曲率半径讲解

(20分钟)

教学内容:讲解曲率圆和曲率半径概念,说明其与曲线在某点处弯曲程度关系;介绍曲率圆性质,如与曲线在该点有相同切线、曲率等;通过实际例子(如铁轨弯道设计)说明曲率圆和曲率半径应用。

教学设计:利用动画展示曲率圆在曲线上某点生成过程,结合图形讲解概念和性质。通过铁轨弯道设计案例,从火车行驶平稳需求出发,解释如何根据曲率圆和曲率半径设计铁轨。组织学生思考、讨论,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到曲率圆和曲率半径知识,通过投稿形式分享,教师补充完善。

       


教学环节—巩固深,提高升华

(15分钟)

教学内容:给出综合性例题,涉及锂电池电极材料和太阳能电池板薄膜变形问题,有关曲率及曲率圆相关计算;引导学生思考曲率知识在本学科的应用。

教学设计:呈现综合性例题,让学生先独立思考、尝试解答。然后请几位学生回答不同解题思路及结果,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,纠正错误,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联想物理学科中类似曲线弯曲场景,鼓励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深入探究,提升知识综合应用能力。

教学环节—总结提高

(10分钟)

1.教师回顾总结本章节主要知识点,包括弧微分、曲率、曲率圆与曲率半径概念及相关公式,强调重点内容和解题关键。        

2.请学生分享本节课学习收获和困惑,教师给予解答和学习建议,布置课后任务。

教学环节—课后任务

1.要求学生整理课堂笔记,总结解题方法;

2.完成课后习题中相关作业题;        

3.可寻找一个生活中能用曲率知识解释的现象,写一篇简短分析报告;  

4.推荐课后学习资料,如《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》中曲率相关拓展内容、数学科普视频《曲线的奥秘:曲率》。